English

从小作坊到大集团

1998-03-16 来源:光明日报 周立文 我有话说

13年前,一名鞋匠和他的几位朋友凑了5万元,在温州的柳市搞起了生产热继电器的小作坊。那小鞋匠就是南存辉,而当年的小作坊,如今变成一个庞大的集团:到1997年,正泰集团已经拥有48家企业,同时在国内外建立起几百家销售公司和国际代理机构;年产值达16亿元,年出口1500万美元;员工超过5000人。

在柳市,低压电器的生产曾经遍地开花,仿佛一夜之间,几百个家庭作坊冒了出来,许多人发财了,许多人在昧着良心做事。这时,只有南存辉被人当作傻子:他办了个“求精”开关厂,居然还到机械工业部申领什么许可证,还从上海请什么老师。南存辉冷然面对人们的讥讽。果然,柳市的低压电器产品因为假冒伪劣问题,遭到各地消费者的抵制;国家六部一委还派出调查组,前来查处。于是昔日喧闹的市场沉寂了,只有“求精”的产品依然畅销。

南存辉和某些小作坊主不一样,他不是想趁着市场混乱而“捞一把”,他要干事业。有一次和大学生座谈时他说过:“时代需要这样的企业家:他不满足于小打小闹,不追求个人财富,而是立志为国为民干一番事业,同世界上的强手展开一场比水平、比规模、比效益的竞赛。”

正因为有着远大的目标,他的企业连续10年没有分红,所有资金都用于扩大再生产。为了适应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公司决定以产品为龙头、以品牌为核心组建集团公司。企业成员很快发展到48家,由于资金、生产和销售的集中,集团成立的第二年产值便翻了一番,但问题也很快地暴露出来:高度集中也带来了资金运转不灵活、重复投入和设备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尤其是集团总部,出现了“机关化”倾向,人才竞争机制也弱化了。针对这一问题,南存辉将成员企业按照《公司法》进行股份制改造,实行了“大集团、小核算”,股份制改造很快便见了效果,1996年集团总产值比上年又翻了一番,达到12亿元。1997年1月,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资源得到优化配置,管理效能得到提高,经过一年的运行,生产成本降低了4%,产值上升到16亿元。

南存辉重点抓两件大事,一是产品的水平和质量,二是人才。为了质量,他已先后免掉了五、六位总经理。有一次,一批外销产品正在港口装箱待运,却发现其中一件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南存辉当即命令开箱全部重新检验,结果延误了船期,南存辉又决定改海运为空运,多出的费用由公司承担。为了质量,集团投资5000万元建立了产品开发中心和电器研究所,引进了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又投资一亿元,购置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设备。短短几年,集团的产品便由原来的4个系列,发展到150个系列。在机械部的支持下,集团还上了电器可靠性工程,世界上只有几个著名企业在搞这个项目。由于形成了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集团产品不断上档次,自1994年以来,公司先后得到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美国UL安全认证、国际CB认证、荷兰KEMA认证、比利时CEBEC和芬兰FI认证。这些认证为正泰集团打开了通往国际市场的大门。

南存辉东奔西走,从全国各地聘请了200多位高科技人才,给他们提供了优厚的待遇和良好的工作环境,同时还制订了科技进步16条奖优措施。1997年12月,正泰集团拨出几百万元和上海理工大学合作建立了上海理工大学正泰学院,学院设专科、本科和硕士生班。

曾经有一家跨国公司要同他合作,洽谈中他发现,那家公司想把“正泰”的品牌买下来,于是他坚决拒绝了。一次,几个业主约他打麻将,准备几十万、几百万地赌,南存辉冷笑着回答,你们赌得太小了。南存辉说,我赌的是我的一生,我要用自己的生命振兴民族工业!

今年,他当选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后,激动地说,正泰集团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是改革开放的结果,也是5000名正泰人努力奋斗的结果。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